發布時間: 2017-02-17 瀏覽次數: 2049
來源: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
157家醫藥上市公司中,78%實現了業績增長。其中,業績增速超過100%的有 32 家(20.38%),增速 50%~100%的有 18 家(11.46%),增速 20%~50%的有 41 家(26.11%),增速 0%~20%的有 33 家(21.02%)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實現業績增速超20%乃至100%的一大原因在于外部并購之后的重組并表。共有 14 家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和利潤并表實現業績 100%增長。其中廣譽遠可謂“火箭式”增長,同比增長 4727%;而即使是增速最慢的天目藥業同比增長仍高達103%~107%。但剔除這一因素后,僅有17家公司實現業績100%以上超高速增長,12家公司實現業績50%~100%增長,28 家公司實現業績 20%~50%增長。
除了重組并表、產品價格上漲、去年基數低或今年扭虧為盈所造就的超高速增長外,很多公司在2016年獲得了不錯的內生性業績增長。增長的原因集中在:關鍵品種銷售上量、價格上升以及公司內部嚴格的成本控制。濟川藥業、康弘藥業、麗珠集團、恩華藥業等均在此列。
總結而言,制藥板塊中,影響化藥企業業績變化的主要因素為原料藥漲價,這與近年來原料藥價格問題被行業熱議一致。有 9 家公司受益于維生素原料藥等產品提價,實現業績100%以上的超高速增長。原料藥漲價給上市公司帶來的紅利相當可觀。其中,增速最快的廣濟藥業同比增長593.07%~640.87%,即使是增速最慢的東北制藥同比增長仍高達102.60%~106.50%。
影響中藥企業業績變化的主要因素為兩票制和招標定價等渠道變革,中藥企業面臨的挑戰已經在上市公司的業績上反應出來。38 家發布了業績預告的中藥上市公司中有11 家公司業績同比下降,占比高達40%。
醫藥商業板塊中,地方龍頭型醫藥上市流通企業,受惠于兩票制等提高行業集中度的政策,成為業績增長預期最好的一類。
在業績下滑的公司當中,有3家公司受行業事件的影響較大。其中,泰格醫藥、博濟醫藥等業績受“7.22”臨床數據核查影響巨大,而智飛生物的業績受山東疫苗事件影響也出現大幅跳水。